4.2孤独症关爱日 | 让“星星的孩子”与爱同行
发布时间:2023-04-02 10:28:49 人气: 作者:小编
“星星的孩子”嘉明很开朗,在上台前会和旁边的志愿者姐姐打招呼:竖起大拇指,大声喊加油。
4月1日,东莞市文化馆举办2023年世界孤独症关爱日主题活动,邀请“星星的孩子”和家长们欢聚一堂观看演出。嘉明是表演嘉宾,也是东莞市文化馆“东莞星星联盟”公益音乐班的“明星学员”。
当天,嘉明要表演好几个节目,需更换不同的服装,每当他表演完一个节目后,嘉明妈妈就会拉着一个小型印有小熊图案的黑色行李箱,急忙带着嘉明前往更衣室准备,“这行李箱也是嘉明参加活动主办方送的。”嘉明妈妈说。
“我很喜欢别人叫我嘉明妈妈”
活动现场,嘉明妈妈常常面带笑容礼貌地和大家打招呼,嘉明表演完第一个节目后,同伴们已经开始下场,嘉明妈妈在台下给嘉明做了鞠躬的手势,嘉明立刻心领神会,完成结束时的礼仪。
尽管嘉明已经演出过很多次,但嘉明妈妈依然会在每一场表演结束后提醒嘉明鞠躬,嘉明也和母亲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,有时候一个手势就能代替语言的功能。演出结束后,嘉明妈妈还要负责收纳好嘉明的乐器。
“嘉明的每次演出,我和他爸爸都要出动的,不过他爸爸更多的是当司机。”嘉明妈妈提到嘉明经常来东莞市文化馆上音乐课,“他自己会乘坐交通工具,喜欢看明珠台,也关注国际时事。”
嘉明对音乐的喜爱从2019年逐渐被培养,开始时接触非洲鼓,2021年的时候学习钢琴,一年后就通过了钢琴5级考试,“他见到钢琴就要弹一下,常常一弹就是好几个小时。”对嘉明妈妈来说,任何人在任何年纪都可以学习钢琴,“学钢琴不怕晚的,喜欢什么就要赶紧去做。”
如今,“嘉明妈妈”已经成为标签,“当我发现嘉明是‘星星的孩子’以后,就专职在家照顾他,这么多年来,大家也都叫我嘉明妈妈,在‘圈子’里提到‘嘉明妈妈’大家也会立刻想到我,我觉得很方便、很自豪。”和很多孩子家长一样,嘉明妈妈打开微信,微信名也是“嘉明妈咪”。
这几年,嘉明参与的公益音乐班不仅有像他一样的“星星的孩子”,也有健全人。“我希望嘉明能够有正常的社交,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以最普通和平等目光看待嘉明。”嘉明妈妈提到。
一个“残健共融”的音乐班
2017年,东莞市文化馆携手各方力量,发挥社会团体和志愿服务队的力量,打造“爱心文化馆”项目,组建“东莞星星联盟”,嘉明所上的公益音乐课就属其中一部分。
这个公益音乐班的负责人被亲切地称为丁丁老师,长期以来,她都坚持“残健共融”。她认为“星星的孩子”们不是在家,就是在机构,很少有和正常孩子交流的机会;另一方面,正常的小朋友们也没有机会接触这个群体。“社会的完整少不了任何一个群体,不能说因为你是‘弱势群体’就要待在角落。”丁丁老师坚定地说。
在投身公益事业之前,丁丁老师负责艺术教育,她深感音乐的音量,“音乐能让人平静、快乐、自信,也让情绪有了出口。”如今,丁丁老师的音乐班有唐氏综合征、发育迟缓、罕见病等各种特殊孩子,年龄从四岁到二十几岁不等,“很多人问我,你带这么多类型的孩子是不是很难,我说所有孩子在我眼中都是平等的。”
丁丁老师也常和家长交流,指明上音乐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,只是让孩子快乐成长。“我从2018年开始在东莞市文化馆带公益音乐课程,最少每个月两次课,多的时候每周都来,一次至少上够一上午。”丁丁老师打趣地说因为时间都被公益活动占据,连送自己孩子上课的时间都没有。
好在爱心可以传递,丁丁老师常常“薅”星海音乐学院师兄师姐的“羊毛”,“大家都很愿意参与公益课程。”此外,东莞市文化馆在成立“东莞星星联盟”后,曾广泛向社会征集力量,丁丁老师提出想法并获得东莞市文化馆的长期支持。
“评价一个城市,不只看经济发展,还要从公共窗口去看整个社会对特殊群体的接纳度和包容度,我一直跟文化馆、图书馆都有深度的合作,我希望通过这些公共窗口,让更多人关注这些特殊群体,看到他们的闪光点。”丁丁老师说。